2023-12-27 阅读量:1018
糖尿病肾病,顾名思义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出现糖尿病肾病。 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根本。 每一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保健方法,并养成定期就诊、监测病情的良好习惯。 哪些因素为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推波助澜? 遗传背景:如果家中有糖尿病肾病病人,应当格外警惕肾脏损害的出现。 1.高血糖:高血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也是如此。 2.高血压:治疗糖尿病肾病,必须严格控制高血压。 3.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严重者还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病人要尽量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吸烟 、饮酒等。 1.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吸烟,吸烟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更大。 2.酒精对糖尿病病人弊大于利,影响正常进食,不利于血糖控制。不利于血脂控制,易造成脂肪肝甚至肝硬化。对于肥胖的患者,饮酒还可能增加体重。 怎样预防糖尿病肾病? 1.保持健康的心态。 2.科学看待所患的疾病。 3.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乐观的对待生活。 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吗? 即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糖尿病肾病,只要注意保健和正规治疗,也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 糖尿病肾病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整血脂、严格的饮食控制、恰当的保护肾脏、利尿消肿等多个方面。 1.控制血糖。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严格的控制血糖往往可以使已经出现的尿白蛋白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为安全起见,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糖控制就不能过于严格,这时的原则就是“宁可高点、不能过低、适中最好”。 2.血糖究竟应该控制在多少呢?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7mmol/l 以下,餐后血糖不能超过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晚期糖尿病肾病、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的患者,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9mmol/l,餐后血糖在9~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9%。 3.休息与运动。 运动不但能增加糖的消耗,还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血糖轻度增高的患者,运动甚至可以代替药物治疗。 出现肾脏疾病之后还能继续运动吗? 1.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肾脏轻度增大的患者,运动是安全而且有益的。 2.有明显蛋白尿、但24小时尿蛋白不超过2g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建议项目:慢跑、散步、做体操、练气功。避免项目:爬山、游泳等过于剧烈的活动。 3.运动原则:每次活动可以持续半小时左右,每天活动一到两次,微微出汗。 4.注意事项:避免受凉感冒,同时适度增加饮水量,帮助代谢废物从肾脏排出。 5.24小时尿蛋白大于2g、甚至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的患者应当尽量减少活动量,必要时应卧床休息。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选择室内平坦、有人在场的地方,进行缓和、适度的活动。 总之,要控制饮食既能维持身体的正常需要,又不会增加肾脏负担,并且能将血糖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这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进行耐心、细致的努力。
2024.08.21
2024.07.24
2024.07.22
2024.07.19
2024.07.19
2024.07.17
2024.07.16
2024.07.16
2024.07.15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