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人民医院(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

综合新闻

“甲流”中医有方,祥云县人民医院教你这样做~~

2023-04-03 阅读量:2402

近来,甲流患者剧增,大部分症状都是“咳嗽、发烧、拉肚子......”。尤其是小朋友,发病迅速,程度剧烈,不少高烧几天持续不退。针对来势汹汹的甲流,祥云县人民医院开设甲流防治门诊,推出甲流预防方剂、治疗方剂和其他中医治疗措施,快来了解看看吧~~

图片

中医对甲流的认识

中医将流感归纳成瘟疫一类,在明朝医家吴又可的《温疫论》中有写道:“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以前的人不清楚什么细菌病毒,但他们只知道瘟疫是感染了一种风寒暑湿以外的东西,认为这是一种“异气”。那么流感也是这样。


西医的说法是流行性感冒,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容易有变异,传染性强。


在中医上这甲流,病位多见是“脾肺”,毕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为什么今年的甲流这么强呢,这个和去年大家感染新冠有关,身体的正气还没恢复,很容易受外邪侵袭。


中医防治,讲究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日常的养护更加重要,别老想着吃药,盲目买药、囤药意义不大。

图片

预防和治疗措施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同样的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治疗时需要先辨明病因病机,进而针对个体化的病情进行施治,建议按照偏热体质、偏寒体质、偏湿体质和平和体 质四大类进行辨体施防。



甲流预防方剂

儿童预防方:

推荐处方:桑叶6-10g、菊花6-10g、荆芥6-10g、防风6-10g、芦根10g、薏苡仁10g、生甘草3g。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3剂一疗程。

3岁以下:每次20-30ml,一日2次;

3-6岁,每次50ml,一日2次;

6-14岁,每次80-100ml,一日2次;

14-18岁,每次100-150ml,一日2次。


成人预防方:

(1)偏热体质特征:易咽痛,口干,喜凉饮,大便偏干, 小便黄且量较少,睡眠不好,自我感觉容易上火,舌质红而干, 苔黄。

推荐处方:太子参 15g、麦冬 10g、南沙参 10g、金银花 10g、 连翘 10g、桔梗 10g、甘草 5g。

功效:益气生津,清火利咽。

煎服方法:每剂煎熬药液约 450ml,成人每次口服 150ml, 三餐后温服,忌辛辣、香燥,连用 3 日。


(2)偏寒体质特征:怕冷,乏力,困倦,口不干,食用寒 凉生冷食物易胃脘不适或大便溏泄,小便清且量较多,舌质淡, 苔白。

推荐处方:黄芪 15g、炒白术 15g、防风 10g、紫苏叶 10g、 藿香 10g、桔梗 10g、甘草 5g。

功效:补气固表,散寒化湿。

煎服方法:每剂煎熬药液约 450ml,成人每次口服 150ml, 三餐后温服,忌生冷,连用 3 日。


(3)偏湿体质特征:皮肤油腻,易长痤疮,肥胖,大便稀 溏,舌淡,舌苔腻。

推荐处方:炒苍术 10g、紫苏叶 10g、白豆蔻(后下)10g、 黄芪 15g、薏苡仁 15g、木香5g、香薷 10g、藿香 10g、炙甘草 5g。

功效:健脾化湿,芳香避秽。

煎服方法:每剂煎熬药液约 450ml,成人每次口服 150ml, 三餐后温服,忌油腻,连用 3 日。


(4)平和体质特征:此类人群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平时无不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可不需服药预防,注意 生活起居调摄。

图片


成人治疗方剂

中药治疗甲流的常用中药有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下的作用,可用于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根据病情、当地气候、饮食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1)风热犯卫证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微腻,脉浮数。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


基础方:清瘟解热方

金银花 15g、柴胡 15-30g、连翘 15g、芦根15g、黄芩 15g、青蒿 15g、香薷 15g、藿香 10g、苍术 10g、草果 10g、甘草 6g。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剂水煎 400 毫升,每次口服 200 毫 升,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 200 毫升。


加减: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黄连、木香; 咽痛重加马勃、玄参、山豆根。


推荐中成药:银翘片、感冒疏风丸、正柴胡饮颗粒、风热感冒冲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2)表寒里热证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治法:解表清里


基础方: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 10g、桂枝 10g、苦杏仁 10g、生石膏(先煎)30g、黄芩 15g、知母 10g、赤芍 15g、炙甘草 5g。煎服方法:水煎服,每剂水煎 400 毫升,每次口服 200 毫升,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 200 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图片


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建议患者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蜜、山药、银耳等。



非药物治疗

1.针灸:针灸的作用主要有兴奋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加速代谢等,可以起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例如退热可针刺:十宣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少商 穴、鱼际穴等。


2.穴位贴敷:用于咳嗽症状者。药物:寒性咳嗽用药(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热性咳嗽用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黄芩、桑白皮)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 2~3cm、厚度为0.5cm 的药饼。


操作:将药饼放在贴膜内,贴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2小时,2-3日重复1次。


3.足浴疗法:依据经络与全身脏腑之间的关系,通过足部熏药治疗使药效通过穴位及经络到达全身,以达到驱邪扶正,疏通经脉的作用,如风热证可选择银翘散加减,风寒证可选择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


4.中药保留灌肠:在疾病早期可以防止、阻断邪热内传,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灌肠一方面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有毒物质吸收,另一方面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利用度,一般用于高热便秘病人。


5.儿童治疗亦可小儿推拿

症见发热者:揉大椎穴,开天门,清天河水,退六腑。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

症见咽痛明显、声音嘶哑者:掐揉少商穴。

症见积食、腹胀者: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按揉天枢穴(双侧)。

图片

6.耳尖放血:用于高热明显、咽喉肿痛的患儿


7.耳穴疗法:用于咳嗽症状者。取气管、肺、咽喉、三焦、对屏尖,5个穴位进行压丸。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每2次后休息1日,双耳交替压贴。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甲流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感染,中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应忽视传染控制和药物治疗的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遵守医学防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