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人民医院(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

健康知识

科普 |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

2024-08-29 阅读量:2144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急救手术之一,是指颈段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相应型号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的手术,用于通气不足或呼吸困难的治疗措施。

使用目的

为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及预防实施下颌、口腔及咽、喉部手术后呼吸困难必要时需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已无法用鼻子呼吸,为维持其生命体征,目前的临床手段是在患者的喉部气切面罩管供病人呼吸。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②方便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③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适应症

喉阻塞:由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呼吸困难较明显,而病因又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可考虑气管切开,如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严重胸部外伤,颅脑肿瘤,昏迷,神经系病变等。

预防性气管切开: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可施行气管切开。

取气管异物:气管异物经内诊镜下钳取未成功,估计再取有窒息危险,或无施行气管镜检查设备和技术者,可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

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损伤者,对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严密观察,仔细检查,做好气管切开手术的一切准备,一旦需要即行气管切开。

适用科室

气切患者的主要科室为重症监护室,神外ICU和呼吸ICU。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伴随意识障碍情况,导致这类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进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对此,需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以缓解患者呼吸障碍情况,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

对于需要氧疗的气切患者,要求使用人工加湿方法,因为气管切开或喉切除术患者不得给予“干”氧。并且,加湿类型将根据患者的需要确定。

气切面罩结构组成

采用医用聚氯乙烯(未添加增塑剂)、硅橡胶、ABS塑料材料制成,一次性使用,非无菌产品。

气切面罩用来对气管切开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吸氧,他们绕过了上气道,因此需要进行湿化处理,尤其是长期使用的时候。氧流速通常因为目标氧饱和度而进行调整。

气切面罩氧疗步骤

将气切面罩置于患者气切插口处,绑带从颈后绕过,调节松紧带,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在雾化瓶里加入雾化药液,连接氧气导管,依医师处方调整适当氧气浓度或氧流量。

将雾化瓶和气切面罩接口进行连接。

护理措施

气管切口护理

由于受痰液分泌物刺激,术后病人颈部切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用2%碘伏消毒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以至皮肤长期受刺激产生糜烂。

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垫能使滞留的痰液易于吸收,一般每日更换气管垫2次,如有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及时更换,并保持清洁干燥。气管垫具有止血,抗感染的作用。

气管套管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易使气管内干燥,痰液黏稠,结痂,因此内套管应定时取出清洗消毒。取出清洗消毒时间不超过30分钟,防止痰液阻塞和细菌污染,采取浸泡消毒法,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双氧水浸泡30分钟,浸泡消毒后用09%氯化钠彻底冲洗后重新放回内套管,3次/日。

保持内套管通畅

术后护理的关键。一般每隔4-6小时清洗内套管1次。分泌物过多时,甚至间隔半小时吸痰一次。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维持下呼吸道通畅

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用加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先经气管套管吸痰再吸口鼻腔内痰液,禁止经口鼻腔吸痰后在未更换吸痰管的条件下经气管套管内吸痰。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固定松紧适宜,以能容下一手指为宜。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神志清醒者宣插管意义、配合方法与注意事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者予肢体约束,必要时镇静。

加强气囊管理 

高容量低压气囊应每日放气一次,每次3-5分钟,避免因气囊压迫气管粘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损伤,甚至坏死。

意外脱管护理

若窦道未形成,可根据病情经鼻给氧或立即用简易呼吸器经鼻辅助通气;如窦道已形成,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予经气切窦道给氧或吸痰,并协助医生重新置入气切套管。

拔管护理

呼吸困难原因去除,患者可自主咳痰后,可准备拔管。拔管前可试行半堵、全堵各24小时,若无呼吸困难,监测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可拔管。创口用胶布拉合,不必缝合。拔管后若再出现呼吸困难,则再次置入气管套管。

护理要点

妥善固定,防止意外拔管。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纱布缚于患者颈部。


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换药,确保清洁干燥。

注意观察造瘘口有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2次以防切口感染。

吸痰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套管,再吸口鼻腔。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吸痰时间<15秒,必要时反复吸间隔3-5分钟。

采用边捻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

吸痰管最大外径<气管导管内径的1/2,插入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保持戴无菌手套和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冲洗吸痰管的容器应分别注明“气管套管、口鼻腔用”,不能混用,防止感染。

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氧气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