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阅读量:1278
什么是脑卒中,俗称“中风 ” ,又称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导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占 85%;出血性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 脑卒中的特点 早期识别 中风 1-2-0 三步识别: “1”是指“看到1张脸( 口角歪) “2”是指“查两只胳膊(一侧不能抬) “0”是指“聆 ( 零) 听语言( 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若发现异常,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120。 BEFAST 快速识别 “B-Balance 指平衡 : 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不稳 ; “E”-Eyes 是指眼睛 : 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 ” ( Face) 脸部 : 让患者微笑一 下,如果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提示患者面瘫; “A ” ( Arm) 手 臂 : 让患者双手平举,如果 10 s 内一侧肢体下落,提示肢体瘫痪; “S ” (Speech) 语言 : 让患者说一句较长的话,如果不理解、说话有困难或者找不到词,提示语言障碍; “T ” (Time) 时 间 : 上述症状为疑似卒中,请立即拨打120。 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预防90%的脑卒中。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包括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因素和出生体重。这些因素无法干预,但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 (1)30 岁以 上应每年至少测 1 次血压 ; (2)血压正常高值( 收缩压 120-139mmHg 和/ 或舒张压 80-89mmHg) 者应改善生活方式,并每年监测血压 ; (3)早期、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应首先改善生活方式,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加用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病患者除改善生活方式外,应持续给予药物治疗 ; (4)降压目标 : 普通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 /90mmHg ; 伴糖尿病 或蛋白尿肾病的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 <130 /80mmHg; 65-79岁的老人可降至<150 /90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 140 /90mmHg; =80 岁的老人一般降至<150/90mmHg ; (5)“H 型高血压病”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有研究显示,中国成年高血压病患者中H型占 75%,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 ( 补 充 富 含 叶 酸、 VitB12 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黄豆)和药物治疗(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控制H型高血压。 吸烟 建议吸烟者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可通过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综合性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 糖尿病 (1)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部分患者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或糖耐量试验,以尽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 (2)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心房颤动 (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房颤) 。对于6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脉搏评估进行房颤筛查; 高危患者长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 (2)应根据房颤患者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经济条件以及是否有条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 o,INR) ,进行个体化抗栓治疗,如抗凝( 华法林,或者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剂) 或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等)治疗 ; (3)对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可行左心耳封堵术。 血脂异常 (1)绝经后的女性和40岁以上的男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 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定期(3~6 个月) 进行血脂检测 ; (2)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水平作为脑血管病危险防控的首要干预靶点。 颈动脉斑块和狭窄 对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危险因素 ; 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而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如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且血脂正常,可根据斑块性质和用药的风险获益比确定是否他汀治疗。对于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70%-99%) 的患者,推荐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rotid angio- plasty and stenting,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 饮食和营养 建议膳食种类多样化,推荐以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谷类为主的地中海饮食。具体建议如下 : 每天摄入谷薯类 250~400g,蔬菜 300~500g,水果 200 ~350g,牛奶 300g ; 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 120 ~200g; 每天食盐不超过 6g,烹调油 25 ~30g,建议用橄榄油; 每天摄入糖控制在25g以下。 缺乏身体活动 (1)适当的的身体运动可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及老年人应根据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进行锻炼 ; (2)建议健康成人进行每周至少 3~4次、每次至少 40min 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 (3)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h进行 2~3 min的身体运动。 超重与肥胖 超重和肥胖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减重可使血压下降,也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饮酒 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2.5g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预防脑血管病,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非妊娠、非哺乳期的普通人群可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增加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 疗 ; 高血压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 型高血压病)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酌情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脑卒中风险。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对脑卒中或 TIA 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ontinue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可改善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预后。 偏头痛 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有可能降低有先兆偏头痛女性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但应避免过度使用收缩血管的药物。不推荐采用封堵术对伴有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偏头痛患者进行脑卒中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救治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可以使13%的患者迅速痊愈,20%的患者显著改善; 取栓可以使50%的患者病情改善,但溶栓和取栓都有严格的时间窗,每延误 1min,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静脉溶栓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恢复脑血流的措施。在发病4.5 h内有适应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用阿替普酶 、6h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rt-PA 溶栓后结局: 13%恢复正常,20%明显改善,65%无变化,2%加重,1%严重残疾或死亡。 急诊血管内手术治疗包括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用于大血管病变患者,通过血栓抽吸、支架取栓等方式实现血管再通。可与溶栓治疗联用,发病 6h内的患者,可行桥接( 先溶栓后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取栓治疗; 发病6 ~ 24 h 内的患者,经过多模影像评估,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行血管内治疗。
2024.08.21
2024.07.24
2024.07.22
2024.07.19
2024.07.19
2024.07.17
2024.07.16
2024.07.16
2024.07.15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