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阅读量:60
“胸外按压要垂直用力,保持节奏,同时观察患者反应……”2025年7月,在祥云县鹿鸣卫生院的培训现场,高红星老师细致地讲解心肺复苏的要点,参训人员认真观摩跟练,逐一实操并考核过关。 这是祥云县医共体总院急诊重症医学中心“打通县域急救网‘最后一公里’行动”的第33场培训,从2023年7月首站走进禾甸中心卫生院培训开始,这项行动一直坚持了三年,每年对11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完成一轮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已实现三轮全覆盖,累计培训约1500人次。 祥云县辖8镇2乡,120救护车从县急救中心出发,到距离最远的东山乡外居苴村,单边距离约100公里,来回需要5个小时,与国家120急救服务覆盖半径要求相距甚远。提升县域基层卫生院及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能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祥云县医共体总院的急救中心、重症监护中心,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域的优质急诊急救服务网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急诊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高红星说。 为保证培训效果,县医共体总院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起由急诊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及党员骨干医师组成的专家讲师团,提前制定培训计划,严格审核培训内容,做到培训统一化、同质化。培训对象覆盖全县11家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技人员及各村卫生室的医生。培训内容涵盖危重症早期识别与处置、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急救药品规范使用、过敏性休克及输液反应处置、急救流程优化等核心知识。 在实操环节,老师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解并演示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处理、气管插管、除颤仪操作、洗胃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及相关急救设备应用;通过模拟真实急救场景开展“手把手”教学,针对按压位置偏移、频率不达标、通气不足等常见问题逐一纠正,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均要求现场考核过关,真正实现“个个敢施救、人人会急救”。 三年来,通过“理论+实操+考核”模式,全面提升县域基层卫生院及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能力。鹿鸣卫生院的阮德祥医生运用所学知识成功处置一名“头面部皮肤裂伤”患者,他说:“以前遇到类似的病例,我们通常简单地止血后就赶紧让患者转县医院了。这几年的轮番实操和强化培训下来,我学到了很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我在面对急诊患者时不再畏手畏脚、手足无措,能把所学知识用在患者的急救中,我个人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下一步工作中,高红星主任表示,打通县域急救网“最后一公里”行动不会就此停止,将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运用更加精准的方式和措施,持续提升广大基层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水平,努力打造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医疗急救体系,为健康祥云作出积极贡献。
2025.09.02
2025.09.01
2025.08.29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6
2025.08.26
2025.08.25
2025.08.22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