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肢体撞伤、磕伤、划伤、烧伤、烫伤及动物咬伤等,如果伤口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后期轻者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化脓,严重的可能导致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这也时常会让接诊的急诊科医生深感惋惜。
那么如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
学习一下创伤急救、自救常识
如果只是轻微的擦伤或者划伤,
可以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及医用
棉签清洗伤处,使用碘伏消毒
创面,然后使用创可贴或医用
纱布敷料包扎伤口,做简单
处理后再就医,如果伤口较大、
较深,可使用医用纱布紧紧按压
伤口,使用干净的绷带(无条件
的可以使用干净的床单)加压
包扎后及时就医。
被利器扎伤的细长伤口容易
感染破伤风杆菌。一旦感染
就可能发展成破伤风,会影
响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使肌
肉抽筋僵硬,威胁生命。
建议立刻到急诊外科就诊,
预防性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
1.软组织挫伤:症状是伤处的软组织疼痛、肿胀,有明显的触压痛。疼痛的轻重可推测损伤的严重程度。受伤早期大部分人喜欢热敷患处,甚至热水泡洗,这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早期热敷可导致伤处淤血、肿胀、疼痛加重,不利于伤处的恢复,受伤早期应立即停止运动,局部冷敷。没有冰块和冷毛巾,可用冰镇饮料或者使用老冰棍(使用干毛巾包裹),间断冷敷,可以达到止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淤青,可以使用抬高患肢的方法消除肿胀,肌肉损伤早期不建议立即用药,经过冷敷处理,1到2天后可以局部应用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或者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2.扭伤:踝部的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导致骨折。轻度可以自己处置,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严重损伤需行拍片检查明确后做进一步处理。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站立行走,肿胀淤青不明显,大多是轻微扭伤,可使用冷敷制动的方法处理。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肿胀淤青明显,不能站立行走,并且可感觉患处有骨擦感时表明患处可能有骨折,这时需保持患处制动,皮肤完整的可以冷敷,及时前往急诊科拍片检查,进一步治疗。
日常生活中的严重撞击、交通事故等可能引起骨折,如果有肢体的畸形,基本可以确诊,这时需使用夹板固定肢体,及时前往医院拍片明确诊断,做进一步处理。
骨折现场注意事项:
1.判断是否骨折,如出现以下情况即有可能是骨折: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③畸形;④功能障碍。2.现场无夹板可就地取材采用木板、树枝、竹竿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如无任何物品亦可固定于躯干或健侧肢体上。3.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迅速转运前往医院。
日常生活中创伤引起出血时,通常用干净的毛巾作为敷料给予加压包扎止血(避免涂抹药水、粉末等制剂,不要使用卫生纸按压伤口)。如果是稍微大一点的血管,通过加压包扎不能止血的情况下,可以在肢体的近端给予绑扎止血(忌用细绳、铁丝绑扎),立即就医。
生活中常见开水、火焰、热油烫伤,早期应及时脱掉表面衣物,可用大量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达到降温作用,冲洗时间保持10-30分钟,擦干净伤口表面水分,医用敷料(无条件者可使用干净毛巾、床单等)包裹伤口,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犬、猫的抓咬伤,受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再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伤处,原则上伤口不缝合,不包扎(严重损伤除外),以上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就诊正规犬伤门诊注射疫苗,切忌心存侥幸心理。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治疗呢?
1.敷料按压伤口时间超过5-10分钟后仍在出血,有可能有血管的损伤,需及时就医;
2.被猫、犬或人咬伤出血的,需及时就医;
3.伤口深、大,需及时就医缝合伤口;
4.被利器(玻璃、金属等)刺入,需及时就医;
5.伤处感觉麻木,活动受限,可能损伤神经肌腱等,需及时就医;
6.伤口红肿热痛,有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