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人民医院(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

综合新闻

神经外科手术在祥云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5-07-10 阅读量:82


史料记载,祥云县早在1970年首次开展颅脑手术。2001年9月,祥云县人民医院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正式宣告极具高难度、高风险的开颅手术成功用于临床。2002年7月开展脑出血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2021年颅脑介入手术成功应用,开启了颅脑手术的新篇章。近20年来颅脑手术发展进入了优质期,为上千名颅脑患者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延续了生命。

图片

1

什么是开颅手术

图片

开颅手术是一种在颅骨上切开,从而暴露和操作脑组织的手术技术。它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用于治疗多种与脑组织相关的疾病和病变。

开颅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疗团队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在选择是否进行开颅手术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决策。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接受密切监护和治疗,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开颅手术治疗疾病领域

图片

开颅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脑肿瘤、血管畸形、颅内出血、癫痫、脑脓肿、脑创伤和先天性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通过手术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

图片

3

开颅、颅脑手术在祥云的发展应用

图片

(一)20世纪70、80年代——无望

据《祥云县人民医院志》记载,祥云县早在1970年首次开展颅脑手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开展,原因就是开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人才和设备缺乏,在70、80年代,医疗人才和医疗设备严重缺乏,要在人的颅脑做手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面对需要做开颅手术挽救生命的病人,医生无法对其施行手术,仅能做的就是输液,然后观察着患者是否有生命奇迹发生,最后望着生命离去而束手无策。

1982年,家住祥城镇的赵某从手推车上摔下来,摔伤头部后昏迷不醒,被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当时就是没人才、没设备。没有医生可以为他做开颅手术,只要能手术,就有生的希望,赵某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的病床上昏迷了三天离开了人世,当时赵某仅有20岁。


(二)20世纪90年代——曙光

20世纪90年代初,县人民医院开始把医生送到省州医院进修,专门培养神经外科医生,回来后终于可以做简单的颅脑外伤手术。

1996年1月,县人民医院从外科分离出来建立了骨科,由骨科承担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专业技术逐步成熟,一个个颅脑外伤患者得到救治。

但是,在90年代,面对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这类患者的开颅手术还是做不了,因为从头颅外表看不出什么位置出血,出血量就更不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开颅手术还得依靠CT机,也只有CT机才能找到出血部位,外科医生按出血部位来定位手术。那时,县人民医院还没有CT机,一台CT机耗资上百万,当时人均月工资才500元左右,政府一时也拿不出上百万去购买CT机。那个时候是有人才没设备。

当时,就是因为没有CT机,县统计局的一职工50多岁,怀疑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昏迷后送进县人民医院,没办法明确诊断,更不用说手术了,他在医院住了10天离开了人世。


(三) 跨世纪之年——希望

2000年1月,县人民医院在大理州县级医院中首家引进全身CT机。CT机可以准确判断病人颅内出血位置,出血量多少,是否达到手术指征等,可以说,CT机是开颅手术的指路灯,有了这盏灯,照亮了生命的曙光。

2001年,县人民医院宣告成功开展颅脑损伤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从那时起,开颅技术越来越成熟,每年都成功完成上百例开颅手术,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开颅手术对于高龄患者的风险更高,甚至无法耐受,所以对于高龄患者做开颅手术,说直接一点就是做这个手术,可能直接就下不了手术台。然而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往往是老年人居多,所以这些患者就非常迫切需要微创开颅手术,这样创伤小,病人容易耐受。

 2000年,一名78岁的老人家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人已经昏迷不醒,被送进县人民医院,需要做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才可以救治。老人家平时身体不太好,各种疾病伴随,考虑开颅手术病人耐受性差,微创手术更适合该患者。就是在头部打一个1.5厘米左右的孔,从这个小通道去清除血肿,这样对病人创伤小。那时县医院没有开展颅脑微创手术的医生,微创手术设备也是寥寥无几。老人家转院风险高,只能放弃手术,放弃手术就等于放弃生命,这是无奈的选择。那时,县人民医院正着手准备送医生去进修微创颅脑手术技术。

2002年7月,县人民医院开展脑出血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开启了颅脑微创手术的新起点。

2004年县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手术走入正轨,颅脑微创手术技术迅速发展,2008年8月开展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2008年9月开展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四)2014年到2023年——福祉

2014年10月,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脑脓肿切除手术。

2016年11月,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式成立,彻底改变了过去“全能科室”带来的多而不精的状况,将之前在骨科开展的颅脑外科手术全部划归到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主要治疗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浅表颅内肿瘤、脑积水等一系列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开颅及微创手术、所有外伤颅内出血的开颅手术、颅骨整复术、颅骨修补手术、颅内浅表肿瘤切除手术、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脑室外引流术等等。

2016年11月21日,神经外科的第一例手术,一名31岁的男子在自家盖房子时,不小心从两米高的地方摔下来致头部损伤,被家人送往县人民医院,这名男子系重型颅脑外伤,并且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经CT检查:左侧额颞顶枕硬膜外血肿、颞骨骨折,这种情况下需要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神经外科为他立即进行“开颅探查+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经过3个小时努力,手术成功,从患者进入医院2:08分开始计算,到6:50分手术结束,4个多小时,20多名医务工作者争分夺秒,开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手术结束后对他进行重症监护等一系列治疗措施。患者术后第二天便醒来,住院治疗14天,12月5日康复出院。

2017年11月,一名76岁的患者突然头痛、头晕跌倒,呈嗜睡状态被送到医院,急诊CT检查结果:右侧基底节区、颞叶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神经外科专家团队为他施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就是在他的出血部位打开1.5厘米的小孔,通过这个小孔将血肿清除干净。这名患者年龄较大,同时还伴随其它疾病,所以他只能耐受微创手术。这名高龄患者术后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住院半月康复出院。

到2019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迅速发展,技术更加成熟,从一开始的表浅的硬膜外出血,到更深一层的硬膜下出血,再到现在的脑组织深部的出血均已成功开展;从单一部位的手术到现在的多部位的手术均能开展;从一开始的仅能做大脑的手术到现在能开展更复杂更困难的小脑出血手术。

图片

(五)介入手术——梦想实现

2019年县人民医院引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等介入手术,通过这个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再经专业医生的精准手术,安全性很高,创伤小、恢复快。

比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某患者女,67岁,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显示不算明确,但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等,帮助制定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该患者施行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借助DSA影像设备的引导,用动脉血管做通道,把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腔内将动脉瘤闭塞,使动脉瘤排除在血流之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21年11月26日,54岁的何先生,突然右边脚手不会活动,想站起来又发现不会走路,说话也说不清楚,病情越来越重。家人立即拨打120来到县人民医院。到达医院后立即启动了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排除溶栓禁忌后,立即给予了溶栓治疗,溶栓后病情仍未见好转。头颈动脉CT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血栓堵塞血管。神经外科医师经过紧急讨论,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急诊进行经皮颅内动脉取栓介入手术。在麻醉科、介入导管室的全力配合下,术中采用支架拉栓方式,成功取出了血栓,左侧颈内动脉完全再通,恢复了正常血流,术后患者言语及右侧肢体基本恢复正常。

2021年县人民医院介入手术的成功应用,使部分原来需要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介入技术来代替开颅,给更多的颅脑患者带来了福祉。

县人民医院近两年来成功开展颅脑介入手术169例,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开启了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治疗技术的新篇章,同时在祥云颅脑手术发展史上记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祥云县的颅脑外科手术从外科到骨科再到神经外科,分科的科学化、专业化,让颅脑手术越来越精准。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目前,神经外科专业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将为更多的脑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文章刊发于《祥云社科》